做科研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科研表達能力、抗打擊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尤為重要,需要重點培養,具體方法如下:
01
一、發現問題的能力
對于大多數研究生而言,選題初期需要閱讀大量文獻,并結合文獻中的研究現狀,尋找科研問題和科研方向。
前期可能會感到很迷茫,但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後,視野會逐步打開,最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
在讀文獻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記錄和标記,最好能過通過專業的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等工具對參考文獻進行統一的管理,以便後續回顧。
02
二、邏輯思維能力
在做科研的過程中,無論是實驗設計還是數據處理,都與邏輯思維能力密切相關。
研究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通過“自我提問"方式來引導自己思考,凡事多問為什麼。
另外一定要多動筆寫文章。寫文章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對問題和知識點進行梳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03
三、動手之前先動腦
有的研究生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産出很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比腦快,隻是機械性地重複做實驗,而沒有動腦子。
作為研究生,不僅要知道如何操作,還得了解實驗的原理,以及做這個實驗的目的。
當實驗失敗的時候,也需要靜下來心來深入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從而盡可能提高實驗效率。
04
四、科研表達能力
再好的科研成果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認可,為實現這一目标,表達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
科研工作的口頭表達主要用于科研成果的講解,如學術報告等。書面表達指的是撰寫科研論文、科研報告以及項目申請标書等。
一方面需要大量閱讀優秀的論文、專著,學習規範的學術表達以及各種專業術語。另一方面需要多練習,有意識地在撰寫文獻綜述、小論文的實踐中使用規範的學術表達,并養成習慣。同時要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多做學術彙報,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05
五、抗打擊能力
讀研期間,研究生需要承受來自開題、中期考核、畢業論文和答辯等各方面的壓力,同時還可能面臨實驗的失敗、導師的 push、文章投稿不順利、延畢的可能等挫折。
強大的抗壓能力是順利完成科研任務必不可少的素質。
研究生一定要學會給自己進行心理按摩,可以培養1-2個有益的興趣愛好,聽音樂放松自己,結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06
六、溝通交流能力
做科研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多跟實驗室的前輩們交流。有時候經驗豐富者的幾句指點就可以幫助我們避開很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