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應用生物科學專業課程介紹
細胞生物學
Cellbiology
課程編号:03600043j
适用專業:應用生物科學
總 學 時:56學時
總 學 分:2.5學分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
先修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類課程
大綱主撰人:金羽
内容簡介
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子基礎的科學,近年來,人們對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了進一步了解。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生物科學、醫學、農學的基礎。每個生物學問題的最終解決,都必須從細胞中尋求。國内外許多大專院校生物系、醫學院、農學院都将細胞生物學列為必修課程。國内一般是高年級開設細胞生物學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現代細胞生物學的内容,掌握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大綱
一、課堂講授部分
(一)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第一章 緒論 (2學時)
第一節 研究内容與現狀
第二節 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
本章要點:理解與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及細胞生物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細胞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4學時)
第一節 細胞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原核細胞與古細胞
第三節 真核細胞
第四節 非細胞形态的生命體-病毒
本章要點:掌握細胞的基本要素及結構,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别。
第三章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4學時)
第一節 細胞形态結構的觀察方法
第二節 細胞及其組分的分析方法
第三節 細胞培養與細胞工程
第四節 細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動态變化
第五節 模式生物與功能基因組的研究
本章要點:掌握各種顯微鏡成像原理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掌握細胞培養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技術,掌握細胞分級分離的基本原理,組份分級分離的方法。
第四章 細胞質膜(2學時)
第一節 細胞質膜的結構模型與基本成分
第二節 細胞質膜的基本特征與功能
章要點:了解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細胞膜的分子結構,質膜的物質運輸與信息傳遞功能。
第五章 物質的跨膜運輸(2學時)
第一節 膜轉運蛋白與小分子的跨膜運輸
第二節 ATP驅動泵與主動運輸
第三節 胞吞作用與胞吐作用
本章要點:掌握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的特點和運輸物質類型,掌握分子物質與顆粒物質運輸機理。
第六章 線粒體和葉綠體 (4學時)
第一節 線粒體與氧化磷酸化
第二節 葉綠體與光合磷酸化
第三節 線粒體與葉綠體的蛋白質定向轉運
本章要點:掌握線粒體與葉綠體結構與功能及其與其他結構的關系,線粒體與葉綠體的自主性與半自主性。
第七章 細胞質基質與内膜系統(4學時)
第一節 細胞質基質及其功能
第二節 内質網
第三節 高爾基體
第四節 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
本章要點:掌握内質網的結構與功能及其與其他結構的關系,掌握細胞的高爾基體結構與功能及其與其他細胞器之間的關系,掌握溶酶體的特殊作用及與疾病聯系,掌握過氧物媒體的功能。
第八章 蛋白質分選與胞内膜泡運輸(4學時)
第一節 細胞内蛋白質的分選
第二節 細胞内膜泡運輸
本章要點:掌握遊離核糖體及内質網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在細胞内的尋靶或分選機制。
第九章 細胞信号轉導(4學時)
第一節 細胞信号轉導概述
第二節 膜表面受體介導的信号轉導
第三節 胞内受體介導的信号轉導
本章要點:掌握多細胞生物細胞間通訊與信号調控及協調細胞諸如生長、分裂、分化、凋亡等行為的機制。
第十章 細胞骨架 (2學時)
第一節 微絲與細胞運動
第二節 微管及其功能
第三節 中間絲
本章要點:掌握細胞骨架結構與功能,掌握細胞骨架間的相互關系。
第十一章 細胞核與染色質 (4學時)
第一節 核被膜
第二節 染色體
第三節 染色質的複制與表達
第四節 染色體
第五節 核仁與核體
本章要點:掌握細胞核結構與功能。
第十二章 核糖體(2學時)
第一節 核糖體的類型與結構
第二節 聚核糖體與蛋白質的合成
本章要點:掌握聚核糖體蛋白質的合成機制。
第十三章細胞分化(2學時)
第一節 細胞分化
第二節 癌細胞
本章要點:掌握細胞分化與發育理論,掌握細胞分化與發育的核質控制原理,掌握細胞質分化及對核的作用。
教學大綱說明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及教學任務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所需先修課程。
細胞生物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是主要基礎學科,是從細胞的顯微、亞顯微和分子三個水平對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開展研究的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細胞的形态結構及細胞生命活動規律,了解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生物學的科學思想,從而使學生能夠從細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
細細胞生物學将細胞看作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在三個不同水平上把組成、結構和功能結合起來,以動态的觀點來探索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具體反應過程。結合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醫學遺傳學等學科,通過對細胞生物學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分化、繁殖、運動、遺傳、變異、衰老和死亡等基本生命現象。
本着“實、寬、新、活”的原則,要求學生牢固掌握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及各細胞器間的關系的基本知識,并且能夠掌握和了解細胞生物學的熱點課題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細胞信息網絡的研究、信号傳遞與細胞識别、蛋白質的加工、折疊與分選、發育的分子機制及遺傳控制、細胞增殖與分化、調控與編程死亡等。
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學習,掌握課程的基本原理、内容體系相關的研究手段以及細胞生物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和應用,同時了解相關的參考文獻和網站,既具有紮實的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又具有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重在素質培養。以确保學生學習本課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化學、微生物生物學、有機化學等基礎。
二、教學要求及選編教材的依據。
總的教學要求是:
正确理解細胞生物學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細胞生物學基本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細胞的形态結構及細胞生命活動規律,了解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生物學的科學思想,從而使學生能夠從細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選用教材依據:
翟中和、王喜中,丁明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細胞生物學》(2011)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許多國家重點大學也采用此教材。
三、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以講授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主。課堂教學采用啟發式、提問式、點撥式等教學方法。
四、改革思路和說明。
将多媒體教學與闆書教學結合。在問題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傳統授課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專家講座”教學、組織課堂讨論與互動、引入教學動畫與視頻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細胞各個生命活動的機理。結合近年來與細胞生物學相關的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事件、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等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在講解各部分内容時注重将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理論知識解釋一些生理及病理現象,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