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學 敬業 創新

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社會服務 >> 社會服務 >> 正文

作物養分管理團隊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發布時間:2022-10-31         浏覽次數: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作物養分管理團隊從2007年起,便通過實地調研、校企合作、建立新農科建設協同育人創新基地、成立科技小院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農業社會服務,取得顯著成效,被黑龍江日報、學習強國、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校要聞等相繼報道,現總結如下。

一、 開展黑龍江省水稻生産情況調研,助力肥料減施增效

作物養分管理團隊在20052008201520182019年多次開展黑龍江省水稻生産情況調研,根據黑龍江省水稻生産現狀,并利用多年試驗獲得的100kg籽粒養分吸收量的數據,結合黑龍江稻田土壤氮、磷、鉀營養狀況的分析,确定了黑龍江稻田氮、磷、鉀适宜用量,達到7500 kg·hm-2的産量,NP2O5K2O的用量隻需要10541.635.9 kg·hm-2,氮、磷和鉀肥用量可減少26%—30%。基于文獻與調研數據,分析了黑龍江省水稻産量差和效率差及其變異特征,并結合Boundary line法解析水稻産量差的限制因子,探究縮減産量差和效率差的有效途徑,為水稻産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提供理論依據。

 

 

 

 

 

 

開展水稻生産現狀調研

二、 成立科技小院,深入基層開展服務

2007年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作物養分管理團隊劉元英教授為輝煌村提供水稻前氮後移施肥技術開始,五常市龍鳳山鄉輝煌村便與東農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和東農13年的合作交流,輝煌村村民的栽培技術、水稻産量和品質以及村民收入不斷提高。20209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授、博士生導師彭顯龍與哈爾濱市農科院,在五常市龍鳳山鄉輝煌村和哈爾濱市農科院共同建立了新農科建設協同育人創新基地(五常和哈爾濱市農科院雙創基地,科技小院前身),并以該模式推廣和建設了富裕新農科建設協同育人創新基地。20218黑龍江五常水稻科技小院挂牌,成為黑龍江第一批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202112雙創基地獲批第三批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20228月,黑龍江五常水稻科技小院獲批教育部、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科協第一批國家級支持建設科技小院。

                                          

校院地三方共建協同育人雙創基地

科技小院圍繞五常水稻生産上優質稻品種倒伏嚴重、易早衰、香氣退化,影響稻米品質的核心問題,校院地三方在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以及五常市兩個基地同時開展攻關,選派研究生長期駐紮基地,調研走訪農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當地水稻生産的實際問題,通過優化密度、水肥管理和應用化控措施,同時結合葉面噴施氨基酸、鎂肥、富硒、富鋅等補充中微量元素技術,集成科學施肥、合理密植、科學灌溉和綠色植保技術,構建水稻綠色高産栽培技術規程,為稻花香配套水稻專用套餐肥;同時,為哈粳稻系列品種提供了水肥管理配套方案,基本解決了哈粳稻系列品種倒伏問題。

                                        

彭顯龍教授走訪調研農戶并進行田間指導

 

 

駐村研究生齊文晶、李馨玥走訪調研農戶

                                          

駐村研究生齊文晶進行田間走訪

                                         

李鵬飛博士操控無人機噴施化控劑和葉面肥

 

抗倒伏技術示範效果

三、 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示範推廣

與倍豐集團共建新型肥料研發中心,研發生産水稻專用配方肥、緩控釋摻混肥料等,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示範推廣水稻前氮後移施肥新技術、簡化高效施肥技術、精準變量施肥技術和稻田培肥與豐産增效耕作技術等農業主推技術,通過場校共建、學校基地建設及國家推廣網絡促進技術的大面積示範,推廣科技小院模式,以生産問題為導向,使學生紮根生産、服務三農,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培養鄉村振興人才,服務地方經濟。

四、開展相關培訓,普及水稻綠色生産技術

針對地方需求,團隊多次組織開展面向農戶和基層技術人員的田間學校示範觀摩會等進行宣傳培訓,幫助農民實現科學施肥高産高效種田。

 

 

 

 

舉辦田間學校、示範觀摩會,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新聞報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