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學 敬業 創新

耕讀教育

耕讀教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耕讀教育 >> 正文

耕讀十講|生态重建-綠色發展的中國智慧

   發布時間:2023-12-14         浏覽次數:

綠色,是生命的顔色,更是當代中國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新時代,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隻有抓住綠色轉型機遇,把生态化、綠色化發展融入改造提升農業特色傳統優勢産業和培育新興産業中去,建立健全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和農業生态補償機制,通過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才能将綠色生态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綜合競争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終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綠色發展是人類生态文明延續的保障

人與自然環境的倫理關系貫穿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過程,人類經曆了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發展階段,正在努力進入生态文明時代。伴随着文明的演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倫理關系也在不斷演進和發展。目前全球存在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問題中,人口問題、自然問題、環境問題、生态問題相當突出。環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為世界性公害。因此,必須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關系,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農業綠色發展:拓展生态文明的路徑

農業綠色發展是針對農業全産業鍊,以“提質增效、産業融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謀綠色發展。這一新的概念突破了傳統學科的框架,強調農業發展不僅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還要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和生态的健康,要實現農業生産和資源、生态環境準确匹配,糧食安全和環境安全雙赢,助力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農業綠色發展并不是要完全杜絕化肥、農藥的使用,而是以生态保護為基礎、以“綠色環境”“綠色技術”和“綠色産品”為主體,促使農業生産從高投入高産出的集約化模式向低投入高效率的可持續農業模式轉變,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統一起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六個方面:更加注重資源高效、更加注重環境友好、更加注重糧食安全、更加注重農産品的營養健康、更加注重産業融合、是引領生态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農業綠色發展最終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綠色”,生态穩定、環境優美、山水林田湖和諧共生、農民農業活動與生态環境和諧相處;另一個是“發展”,農業系統飽含勃勃生機,農業産業欣欣向榮。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農民、行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應從污染防治、綠色轉型、區域發展三個方面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産地環境治理和綠色農産品供給,支持特色優勢産業做大做強,促進增産增收和生态環境安全,推動鄉村農業多功能發展,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應當實施“三步走”策略,即減量增效、促進綠色轉型“增産增效、推動綠色生産”“提質提效,實現綠色發展”。

三、綠色農業發展:未來的全球重大戰略

進入21世紀,世界農業的發展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糧食産量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增加糧食産量的同時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生産帶來的負面效應,如溫室氣體排放、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議程中,農業和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成為核心,在17個可持續發展目标中占8個,因此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是我國的重大需求,也是聯合國提出的實現農業和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全球戰略。

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升級版,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國化的再創造,從單純的國際“環保單一型”可持續發展,提升到“資源-優質-健康一産業一環境”多目标協同的“生命共同體”高度,成為中國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特色鮮明的範例。


Baidu
sogou